
获奖作者:董佳文
就读院校:天津理工大学
指导教师:孙瀛
设计以“亲近自然”为核心理念,通过视觉艺术与听觉感受的结合,为用户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居住环境。设计灵感来源于清晨森林中的第一缕阳光,通过点、线、面的巧妙运用,将自然景观转化为视觉交响乐。其中,点代表阳光的光斑,线象征光线的轨迹,面则表现森林的广阔与深远。整体设计采用柔和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,旨在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,同时在家纺作品中融入自然元素,让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宁静。
作品设计立意深刻,意境空灵,充分融合了自然界的生态之美。犹如晨曦初现,于作品的方寸之间,悄然改变了世界的色彩。
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,我们在不断追求创新与突破的同时,也要铭记设计的初衷和本源。家纺源于自然、归于生活,正如该作品所彰显的生态和自然理念,我们应如这件作品一样,将灿烂的阳光、盎然的绿意、多彩的花蕾融为一体,将热爱生活的美好心情融入朝云暮野的情境之中。
作品运用独特色彩和图案的搭配,整体和谐,表现精彩,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与自然的紧密相连,现实与灵感的巧妙碰撞,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和商品价值。
获奖作者:姜洁沂
就读院校:南通大学艺术学院
指导教师:王旭娟
此作品以科技和航天为主题,通过梦幻的色彩运用,激发人们对无垠宇宙的无限遐想。整体以紫色调为主,彰显了强烈的科技氛围。航天梦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,经过这些年来科学家的不断努力,中国的航天水平不断提高,载人航天技术不断发展完善。作品的灵感来源于那些在太空中歌唱祖国的航天员们,他们展现了无比的自豪和自信。这幅作品旨在致敬中国航天,通过描绘宇航员在太空中唱歌的场景,传递出中国航天的坚定信念和无限可能。这幅作品主要以儿童为主,可以运用在儿童房、儿童玩物等,一方面激发孩子们对太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另一方面把祖国的伟大扎根在小孩子们的内心。
少年强则中国强,关注少年即关注未来。作品面向少年受众,以宇航成就为题材,极富创意与想象力。通过展现太空探索可能,满足少年求知与探索欲,告诉孩子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可在宇宙遨游创造美好。作品中宇航员的形象鲜明,符合少年审美特征;紫色色调带入太空星云玄幻意象;丰富细节描绘营造梦幻宇宙世界,使画面生动,让少年产生时空共鸣。
获奖作者:刘志豪
就读院校:湖南艺术职业学院
指导教师:李浩
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,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其中,泉州弥勒佛图案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深刻的寓意,成为当地的代表性图案之一。在设计上,泉州弥勒佛图案巧妙地运用了切割错位的手法,使得弥勒佛的形象呈现出独特的层次感。同时,在图案中加入泉州佛像和莲花等元素进行点缀,让画面更加丰富更具有美观性。将泉州弥勒佛形象融入家纺设计中,丰富了家纺产品的艺术内涵。
此作品将泉州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,以泉州弥勒佛图案为核心,体现了地域特色与精神内涵,兼具视觉深度与文化寓意。
该作品的整体搭配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,复古插图与现代场景和谐共存,色彩运用协调,营造出温馨高雅氛围,体现了设计师对色彩、图案的感知和对空间美学的理解。从流行应用角度,作品顺应纺织品设计潮流,将传统图案与现代手法结合,满足文化回归渴望与现代审美追求,应用潜力高,能吸引追求个性品质的消费者。
新疆,古称“西域”,自古以来便是陆路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。这里出土的毛织品品类丰富,其纹样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艺术美感。本设计旨在将这些元素进行艺术复原并重新整合,使其具有一定现代艺术美感,通过应用于服饰、家纺让其焕发生机,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,从而超越单纯的文物价值,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作者以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出土的纺织品为灵感。这部分纺织品采用了具有浓郁希腊(罗马)、波斯艺术风格的纹样,例如 15 号墓出土的红地对人兽树纹双面罽袍,上面织有以石榴树为轴、两两相对的裸体人物和动物,带有明显的希腊化艺术风格。其中被称为罽袍的纺织品,采用了双层两面纹组织的精纺毛织物。作者对这类反映了西域与中原以及中亚、西亚等地文化交流的纺织品进行再创作,展现出多元文化交融和互鉴的“新质之魅”。
符号的强化与色彩的烘托手法,也印证了在国际纺织品时尚流行趋势中,常有的多元文化之间“转基因”般的时尚化。本件作品如果能将织物组织与后整肌理一并考虑,将会更加出彩。
获奖作者:石芮杰
就读院校:河北美术学院
指导教师:石鑫/田甜
这是一幅融合了传统东方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的创新型艺术作品,此纹样不仅仅是一纸平面上的色彩与线条的堆砌,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,一次对时间与空间、自然与人文、传统与现代的思考。整幅画给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感觉,这种和谐来自于色彩与线条的搭配,更来自于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。像是和历史的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流,故取名为《静谧·蓝语》。本款纺织品的运用纹样设计充分体现了大赛的“新”与“质”的融合,该纹样可广泛应用于家居软装,如窗帘、沙发套;也适用于服装领域,如衬衫、连衣裙;还能用于各类配饰,如围巾、包包等。
以东方传统美的情愫为基础,与现代风格相互交融,成功建构了一种全新的意境效果,完美地实现了东方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下时尚生活的有机融合。
在设计过程中,巧妙地采用了虚实结合、曲线与直线形态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。通过这种方式,生动地诠释出了当代设计中的“新”元素与“质”感,为作品赋予了独特的魅力与价值。
此设计以家居生活设计作为表现主体,在此基础上还延伸出了系列产品。从整体上来看,整个设计精准地迎合了大赛的主题,充分表现出了独特的创意构想,是对新质美学展开的一次全新探索,为家纺设计领域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与思路。
获奖作者:尤子月
就读院校:郑州科技学院
指导教师:王周海
本次设计主题以山水名画为灵感来源,设计中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元素相融合,运用丰富的色彩展现传统的东方文化。通过点线面的艺术手法表现出山水画的空间关系,层次结构以及疏密变化,抽象地传达出青山绿水的深远意境,进一步凸显出轻松写意的感觉。
此作品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要色彩,呈现出清新、明快的色调,这种色彩搭配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色彩的敏锐观察与独特表现方式。
作者在设计本件作品时,遒劲的廓形勾勒出山川的外轮廓,大青绿的廓形、韵律线条使山势挺拔曲折,青绿色彩在轮廓内渐变,形成了鲜明的层次感和装饰感。作者以数字艺术展现青绿山水独特的艺术精神和数字艺术的“新质之魅”,具有明确的传统文化当代化的高艺术价值和时尚化的审美观赏价值。
本件作品若要更具价值,在图形表达的基础上,可以采用计算机展现不同纱线的材质美及织物的组织结构美。
获奖作者:张子涵
就读院校:鲁迅美术学院
指导教师:杨傲云
“国色浮香,循丝入眷”,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国画工艺,整体画面以沉稳大气的茶色调为主,并衍生出两种换色方案。主体部分采用渐变的牡丹白描手法,配合抽象几何形构图,产生结构感和分割形式感。在主图上,墨色和茶色的抽象几何形在纺织品上重叠交织,产生出深浅不一的纹理痕迹。传统牡丹花卉的丝线浮映于画面之上,宛如“所到之处,暗香涌动”,将抽象与具象完美结合,也体现了“和而不同”的道理。不同颜色的牡丹丝线巧妙地突破了画面的沉闷感,风动尽散浮香,丝丝引人入眷。此作品适用于纺织品,丝巾,窗帘以及地毯设计等。
渐变的牡丹白描与抽象几何形相互碰撞,暗示自然与规则相互交织。
以牡丹为主体的实例多,牡丹与几何图形组合的案例少。高低错落、深浅不一的几何线条交错,画面整体刚柔并济。牡丹丝线打破了画面的呆板规则,深浅交错的丝线刻出纹理痕迹。作品以茶色为主,色调素雅,古色古香,让室内环境有轻重、透气。
设计师的家纺产品设计提升了纺织品图形的审美效果。牡丹花在国人心中地位高,消费市场广。但此设计几何形与牡丹花线条多,画面复杂繁琐,如在地毯和窗帘应用中,可以化繁为简,会更轻松自如。
版面 | 汤圆
[来源:“海宁家纺杯”大赛]
长按下方图片
识别二维码关注
众多行业要闻,敬请登录“中家纺”官网
http://www.hometex.org.cn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